貨幣政策是由一國中央銀行制定,通過調節貨幣總供應量來促進國家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其運用的主要工具就是設定貸款利率來控制貨幣供應量。當國家經濟過熱時,中央銀行會提高借貸利率以抑制消費。而當國家經濟出現下滑或是衰退時,央行往往會壓低利率以刺激更多的貸款和消費。中央銀行制定貨幣政策的依據多種多樣,其主要參考如下:
GDP增長率
通貨膨脹率
失業率
貿易平衡
貿易關稅
舉例:
2020年新冠病毒全球爆發,經濟活動受限,促使多國央行開始實施量化寬鬆政策以刺激經濟,最終導致美元貶值。但隨後美國經濟開始迅速恢復,且其通脹率在2022年達到40年來最高點,促使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聯準會)開始加息舉措,控制不斷上漲的物價水平,助推美元指數站上20多年來最高記錄。
廣義來講,貨幣政策主要分為兩類:寬鬆貨幣政策與緊縮貨幣政策。下面我們就來講講這兩種貨幣政策有何特點。
寬鬆貨幣政策是指如果一個國家因經濟放緩或衰退而面臨高失業率,中央銀行可以選擇以提高經濟增長和擴大經濟活動為目的的擴張性政策。其常規操作手法為央行通過降低利率,增加市場貨幣供應量,令儲蓄失去吸引力,同時企業和個人能夠以優惠的條件獲得貸款,最終目的是為了刺激消費。
緊縮貨幣政策是指當經濟增長過熱,物價水平大幅上升,央行通過提高利率來減緩貨幣供應量的增長,並降低通貨膨脹。例如,中央銀行可以通過增加利率,促使消費者將錢存入銀行,減少貨幣供應量,從而抑制消費。
在此之前我們曾提到過,貨幣價格由市場的供需關係決定,而貨幣的供給量取決於央行的貨幣政策,也就是說貨幣政策對貨幣價格將會造成直接影響。
當一國央行實行擴張貨幣政策時,表明經濟增長正在減弱或是未來有可能放緩。而低迷的經濟環境降低了外國投資的吸引力,導致外國投資者對於該國貨幣的需求降低,再加上擴張貨幣政策表明市場貨幣供給量增加,最終導致該國貨幣貶值。
相反,當一國央行實行緊縮貨幣政策時,意味著經濟高速增長,甚至未來可能出現經濟過熱的情況。由於經濟增速加快,可能促使外國投資者爭相來該國進行投資,推動市場對該國貨幣需求增加,而緊縮貨幣政策的實施表示央行在減少貨幣供給量,進而促使該國貨幣升值。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差價合約(CFD)是槓桿性產品,有可能導致您損失全部資金。這些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請謹慎投資。查閱詳情